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4篇

篇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为推动x教育信息化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x—x年)》、《x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试行)》和《x“x”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我区教育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基础

  随着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推进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的成功创建,我区教育信息化围绕“三通两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教育信息化环境不断完善,所有学校实现了网络宽带校校通、多媒体设备班班通,校园网络、监控、广播系统齐备,计算机满足教学需要,生机比7.6:1,师机比1:1;所有学校建有校园网门户网站,一半以上学校建有校园电视台或配备有自动录播设备,区教育云平台及部分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正在建设中。信息技术普遍用于教育教学,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学生、教师、资产等进行管理,学校实现了电子化办公。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了较大提升,普遍利用网络、班班通设备、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绝大多数教师建立了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丰富,并取得显著成绩。

  在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还停留在建设层面上,在信息化设备的功能与应用模式方面还有待深入;二是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教学需要;三是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够深入,方便快捷的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教学软件工具还显不足;四是学校信息化水平存在差异,尚未形成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积极探索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论、规律、模式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三、发展目标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以构建“智慧教育”为目标,全面深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到x年,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数字化校园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基本形成,数字教育资源丰富,60%学校完成数字化校园创建,教师专业技能、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显著提高。到x年,建成适应x教育现代化需要的教育信息化体系,100%学校完成数字化校园创建,形成一支过硬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从融合到创新,保障机制健全完善,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赶超先进地区。

  四、重点工作

  (一)推进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1、按照《x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试行)》要求,高标准装备学校信息化设施,不断更新、完善原有学校设施设备,均衡全区教育信息化装备,到x年生机比5:1,学校信息化标准达标率达到80%,到x年学校信息化标准达标率达到100%。

  2、优化信息化网络系统,以高速安全、开放共享、持续发展为要求,提升学校网络带宽,依托公共通信资源,规划建设教育局域网,校园网络覆盖所有教室、办公室等场所,逐步实现无线校园网络全覆盖,为师生提供一流的信息化应用环境。

  3、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装备自动录播教室、电子阅览室、数字化实验室、一对一终端教学等信息化设备,形成具有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信息化服务、综合管理等功能的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数字化校园。

  4、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提高应对网络攻击、网络入侵等防范能力。

  (二)建设和完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1、建设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的教育云服务平台,重点建设“一中心,三平台”,即教育数据中心、互动教研平台、互动资源平台、教育管理平台,构建师生共享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统一管理、互联共享,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优质资源和教育软件,满足不断增长的教学、科研、管理需求,2、开发和完善网络研修、远程培训、在线课堂、云课堂等平台应用系统,实现基于网络的协同教、学、研活动。

  3、建成教育协同办公系统,推进教育电子政务的广泛运用。

  (三)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依托国家和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搜集、整理、运用网络资源,通过开发、征集、引进、整合等方式汇聚优质资源;鼓励校本课程开发,利用录播、微课等平台系统,充分挖掘具有校本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发挥名师效益,共享“名师课堂”,形成微课、慕课等优质课程资源库,区域共享,到x年建成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服务广泛的教育云资源中心。深化资源应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优质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和共同发展。

  (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全面提升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开展集中培训、校本研修、远程培训,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教学能力,以研代训、以赛代训,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变革教育教学模式,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有影响的教育教学能手。开展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提升信息化规划、管理和执行能力。

  (五)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以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为抓手,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和模式,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方法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示范引领,全面推广,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

  1、加强信息技术常态化运用,加大研究和应用力度,信息技术普遍用于课堂教学、素质教育、教育管理,经常性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评比活动,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利用开放、动态、交互的互动教学平台、网络研修平台,开展网络教研、交流研讨、成果分享等教科研活动,构建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3、加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100%教师拥有网络学习空间,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研、教学和管理活动。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系统,形成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

  4、大力推进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鼓励学校积极申报各级信息技术课题,探索以教材数字化、资源网络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环境虚拟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新模式,打造数字课堂、智慧课堂,深入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翻转课堂”、“电子书包”一对一教学策略的研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发挥名师资源,建立名师在线课堂,实现名师与学生实时的辅导交流;开展数字化环境下多元立体评价、“一卡通”智慧校园研

  究,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教研、管理等方面深入应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六)大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创新信息技术教育,大力开展学生数字化学习,引导学生开展基于问题的远程协作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有效学习能力。开展科技创新、信息学、机器人、电脑制作等信息技术应用活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拓展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协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的体制和机制

  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考核、评估、安全保护等系列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督导机制、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对学校工作的目标管理考核。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

  建立教育信息化组织保障体系,成立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财政、人社、科技、教育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区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教育信息化政策制定、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区教体局和各中小学校要相应成立由校长(园长)牵头负责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机构。

  (二)加强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提高应用效益,建立从规划建设到管理应用的教育信息化制度体系,把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作为学校目标考核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督导评估、工作绩效评价,促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队伍,提供人才保障

  加强区、校两级教育信息化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小学配备专兼职信息技术人员,确定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水平;培养教育信息化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人才引进,落实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建立起一支经验丰富、高素质、人员相对稳定的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为实施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加大投入,提供经费保障

  建立政府主导的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切实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建设、运行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学校有足够的公用经费用于教育资源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篇二: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

  第一篇: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

  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信息化现状

  1.2012年我校迁入了新校址,校园网也相应建成,并且实现了“班班通”建设。

  2.老师办公室都配备和可以连接网络的电脑,专任教师达到每人1台电脑,而且统一了配置,但是随着网络终端的不断增加,随着软件的不断升级,大部分老师的计算机出现了网络运行缓慢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3.1—6年级开设25个教学班,专用教室和功能教室17个(音乐2计算机2美术1劳技1舞蹈1写字1科学1图书阅览室1录播教室1资源教室1少队室1医务室1体质测试室1心理咨询室1,校园电视台1;综合活动室2)。

  4.学校现有学生电脑室2个,电脑80台,流动电脑室1个,笔记本电脑40台,达到生均1台/10人,教室、专室全部电子白板、实物投影,校园广播系统覆盖校园,生均教学仪器达标,资产值754万元,生均8107元。

  5.干部、教师具备较好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专任教师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全部经过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能独立制作课件,能熟练使用资源库上传、下载资源应用于教学,能熟练搜索使用网络资源,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研讨。

  6.校园基本实现了视频全监控,尤其是操场、大门口等重要场所。7.网管员经过专门培训,对网络管理、网站建设、设备维护、各种应用系统使用比较熟悉。

  二、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情况

  1.网站建设。我校已经建有自己的网站,挂靠在密云县信息中心的服务器上,从而方便了校外对网站运营的管理和访问(网址:

  tyxx.miyunedu.net)。网站的访问速度比较流畅,运营也比较便利。内容涵盖管理、教学、科研、党务、工会等多方面内容。能起到信息发布、宣传展示、交流研讨等作用,也能体现出网站更新快、容量大的特点。

  2.学校计算机在密云教委信息中心的安排下,统一安装了瑞星杀毒软件客户端,从而保证了学校校园网的运行安全。

  3.CMIS管理系统。在学籍管理员的努力下,北京市的cmis学籍管理云平台,在我校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学籍管理提供了一个稳定、便捷的“抓手”。

  4.资源平台。每位专任教师有自己的账号,并完成了账号的统一认证,随时能够上传和下载资源,形成健全的上传、审核、下载机制,效果较好。

  5.办学条件管理系统。专人负责管理,学校全部财产信息纳入该系统,并可随时更新、查询,方便学校管理。

  6.视频点播系统。已经建立视频点播系统,通过学校大型活动、重要德育活动的直播,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高效平台。

  7.图书管理系统。学校运用该系统管理全部图书,专人管理,效果较明显。8.校园广播系统。通过上学期对原有的系统的升级改造,新系统依托校园网络系统,在原有的学校课间操、眼保健操、集会时的广播功能外,又实现了校园内多地点的校园广播。

  9.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实时记录学校校门、操场、教学楼各层等学生主要活动场所的影像资料。可以保留一个月的录像资料。

  三、学校信息化未来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围绕“育人至上,发展为本”的办学宗旨,到2018年,以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核心,建立科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培养造就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保障硬件正常运行,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信息化。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6年)

  建设目标:围绕“育人为先,育才为重,承继民族传统,打造文明和谐校园”办学目标,完善校园网络建设。

  (一)重视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对教师队伍培训的着力点放在任课教师上,更大力度的培训年轻的任课教师。

  我校是新建校,所以学校规模近两年增长的比较快,随之年轻教师队伍也增长的比较快,学校的硬件资源也比较统一。无论是专用教室还是普通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配备了白板。如何让这些硬件设备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们培训年轻任课教师的重点。

  2016年我们计划每两周安排一次信息技术培训,培训多媒体设备的简单维护;培训如何操作使用白板。

  针对学籍管理的进一步信息化,2016年我们还计划每学期至少安排2次以上的北京市学籍管理cmis云平台的使用培训,使学籍管理cmis云平台系统更好地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服务,为我学校领导制定计划,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二)加强硬件投入,使“软硬”两手都要硬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学服务的应用软件不断升级,不断地附加更多的人性化的功能,但随之而来的是硬件资源还是三年前的配置,计算机运行速度慢的弊端,越来越彰显出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我校计划在2016年除了不断优化软件资源外,还想加大硬件资源的投入,为了提高上网速度,我们想:增加每台教师机的配置,把内存由原来的4g提高到10g,多媒体计算机的内存由2g提高到4g。

  (三)重视校园网站的建设

  学校的网站,在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学校的校园网就是一个学校的门面,目前,我校的网站存在着页面比较单一,栏目设置还需优化,网页内容更新没有规范化等需要提升的空间。

  为此,2016年计划对学校的网站,进行一次彻底的改版,改版后,争取让我校的网站页面设计更加靓丽,更加人性化;栏目设置能够更加彰显我们民族小学办学特色,资源更新更加便利。

  (四)进一步提高“布谷鸟”软件的使用效果近两年我校在进行

  简单的信息沟通时,基本上使用的是“布谷鸟”软件,不可否认,这个软件和我校原来使用的“信使”和飞秋,存在着可以多用户;可以留存时间比较长的优势,但是,使用中也存在着,版本多(有的老师是2012版的;有的是2013版的等本),因为基本设置的差异,造成有的信息不能及时传达给教师。有的分组还不是很规范等不尽人意的地方,所以,2016年,我校想进一步规范布谷鸟软件的设置,从而,提升这个软件的使用效果。

  第二阶段(2017年):

  建设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信息技术与学校各项工作有机整合,资源共享,基本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

  (一)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放松

  在原有培训的基础上,2017年我校想把对老师培训的重点放在音视频的录制、采集、剪辑、导出等相关操作上。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音视频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一节语文课中,一段采访视频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理解了课文。如何让教师充分运用这些技术,还是要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

  音视频录制的培训重点放在便携式,手持dv机的操作使用上。

  音视频剪辑软件的培训重点放在绘声绘影的使用上,年轻的任课教师,培训的重点放premiere上。

  (二)继续加大硬件资源的投入改造

  在2016年硬件资源投入不放松的基础上,2017年把硬件资源的投入还要增大,增大的部分是单反相机;便携式高清摄像机;高配置的视频编辑的计算机。

  (三)改造视频点播和直播系统

  我校现有的视频点播和直播系统,分辨率比较低,网络速率也比较慢。为此,我们计划在2017年对我校的校园点播和直播系统,进行彻底的升级改造。计划高清模式的点播和直播系统。

  除有专任的教师负责校园电视台的点播和直系统外,从现在着手培养,到2017年,我校计划建成高水准的学生小记者队伍。

  第三阶段(2018年)

  建设内容:1.开展管理数字化建设:(1)建立教师在线考评系统和师生成长记录;(2)建设教学管理平台,包括网上排课、选课、备课、上课、评课等,并在线辅导和交流。

  2.开发和完善校园门户网站的学生在线学习、和骨干教师在线授课等各项功能,集成学校各种信息资源,及时、有效地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并以学校门户网站为主要载体,实现校务公开,融合信息、资源、研修、博客等分类应用,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主要窗口。

  3.加强特色建设:(1)结合学校民族教育特色进行数字化的校本课程建设。(2)进行特色社团建设,建设荣誉库、社团学生信息库、技巧在线学习、测试、展示等项目。

  4.着重加强校园网资源建设和各项软件的应用和管理,发挥其最大功能,提高各项效益。(1)发挥骨干教师和各教研组的辐射作用,实现不同的数据,不同的形式(教研、课例、展示等),形成不同的成果(各类资源)。(2)发挥特色社团的带动作用(如马头琴电子校本教材的使用,民族体育、艺术群体项目的网上开展等)。(3)发挥校园电台的应用,丰富资源,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四、学校软硬件建设规划

  (一)学校数字化管理

  如果能够把学校的各项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以实施,将会提升我校的管理水平。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校园一卡通:通过CMIS的学生卡实现学校内部所有活动的记录,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家校协作共同教育好学生。

  (1)门禁系统

  学生进入校门要进行刷卡,根据学生的刷卡自动进行考勤记录,并记录下学生迟到、早退等信息,作为学生的一项考核标准。而且在学生刷卡进入学校的同时会向家长的手机发送一条信息,告知学生已经进入学校。学生出校时同样会发送信息告知家长,从而使家长对学生的在校情况及时准确的掌握。

  (2)图书管理系统

  用学生卡来代替现在使用的图书借阅证,通

  过刷卡进入图书室进行图书借阅,并记录下借阅的时间和书籍的名称,并能即时生成图书借阅统计表,对每个班、每个学生的图书借阅情况都能够实时查询,一目了然。

  (3)机房使用管理系统

  我们会定时进行学校机房的开放,通过学生卡对学生进行身份认证和记录,并设定好学生的使用时间,当学生使计算机的时间超过设定则会提前5分钟进行提示,到时后计算机会自动锁定并提示到时。

  2.教务管理平台:通过此平台实现对学校教务工作的数字化管理。

  (1)教师在线考评系统

  实现学校教师考评评价的网上管理,包括考评评价指标配置、教师个人工作情况录入、教师个人工作情况汇总、所有教师工作情况统计。本应用录入的信息以及最后得到的考评评价结果,可作为指导教师考核评优的依据,同时也为管理者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提供数据辅助。

  (2)师生成长记录

  ①教师成长记录:学校对于教师的档案往往只是记录一些基本信息,而对于教师的入职后的一些个人发展变化数据很少记录,本应用全程全面记录教师的发展过程,真实反映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为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提供持续的原始档案资料,同时为每个教师保存了一份详细的个人成长记录。对教师和管理者,能清晰地反映教师一段时期内在某一领域成长的轨迹和发生的变化,实现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同时为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提供持续原始的档案资料。

  ②学生成长记录:集中反映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方面的情况,进而达到激励学生进步、提高思想品德等各方面素质的目的,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实践、积累进步的个性化的鲜活的历史见证,是全方位记录和展示学生的真实情况的材料汇集,全面记录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学习生活点滴,建立完善的学生成长电子档案。

  学生成长档案主要功能点:

  基本信息:从学籍管理系统中获取数据,并可以与CMIS进行数据交换。

  学习版块:

  上课回答问题情况:由任课教师记录。

  作业完成情况:非网上作业的完成情况由相应教师来记录,网上作业的完成情况通过网上作业系统直接获取无需人工记录。

  考试成绩

  实践版块:由活动组织者或学生自己来填写,学生填的要经过相关人员比如辅导老师,班主任等来审核。

  特长版块:记录学生特长发展情况。收获版块:获奖情况,证书,荣誉。

  好人好事:由德育教师或班主任记录学生的好人好事。(3)在线排课系统

  课系统主要是利用一些预设好的排课规则的限制,辅助排课教师进行课表编排。在此过程中,排课教师的思想是主体,系统主要提供各种不同的排课展现方式(包括学校大课表、班级课表、教师课表、同头课表等),排课规则限制等来帮助教师完成学校总课表的编排,这样排出的课表才是学校最需要的,也是最合理的,而不至于进行多次修改。

  3.建立常规管理版块:使学校管理常态化、数字化、易操作化。

  在校园网上及时公布相关工作的内容标准和检查结果,最主要的是开发出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学校管理与检查将结合的评价系统,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及时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加以改正,并能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4.实施校园OA办公系统建设工作:整合通知的接收功能,提高办公效率,尝试校园低碳无纸办公。

  (1)节省学校的办公费用支出。将传统的纸张填写过程电子化,尤其是复印、打印和办公用纸费用,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是学校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标志。

  (2)建立学校内部的通信平台。建立学校内部的邮件系统和即时通信系统,使学校内部的通信和信息交流快捷通畅。

  (3)建立学校信息发布的平台。在学校内部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发布和交流的场所,例如电子公告、电子论坛、电子刊物,使内部的规章制度、重要信息、教学交流、公告等能够在学校内部得到广泛的传播,(这些内容只希望本校的老师知道,所以在校园网上传递不太方便)这样老师们就能够随时清楚学校的动态,也可以清楚自己的工作方向。

  (4)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变革了学校传统纸质公文办公模式,学校内外部的收发文件、文件管理、档案管理、报表传递、各种通知等均采用电子起草、传阅、归档等电子化流转方式,提高办公效率,实现无纸化办公。利用快速而廉价的网络传递手段,发挥信息共享功能来协调学校内各部门的工作,减少工作中的复杂环节。

  (5)实现文档管理的自动化。可使各类文档(包括各种文件、知识、信息)能够按权限进行保存、共享和使用,并有一个方便的查找手段。文档管理自动化使各种文档实现电子化,通过电子文件柜的形式实现文档的保管,按权限进行使用和共享。实现文档管理自动化以后,对于新来的教师,只要管理员给他注册一个身份文件,给他一个口令,他自己进入系统就可以看到这个学校积累下来的东西,只要他的身份符合权限可以阅览的范围,他自然而然都能看到,这样他很快便能了解我们的学校。

  (6)辅助办公。它牵涉的内容比较多,像会议管理、车辆管理、办公用品管理、图书管理等与我们日常事务性的办公工作相结合的各种辅助办公,实现了这些辅助办公的自动化。

  (二)课堂教学辅助1.统一身份认证

  资源管理与运用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随着各种应用平台的不断增加,统一身份认证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我校充分运用密云县教委信息中心为我们量身定做的教育资源平台统一认证功能,实现了本校资源库、县级网站平台和市级平台的部分统一认证。

  在尽量使用已有资源的思想指导下,我们更会和信息中心合作,逐步完善统一认证系统,实现校内(全部)、校外(部分)应用的单点登录。但是这个统一认证系统只针对于教师的应用,而在数字化校园的使用过程中,学生也是一个更大的部分,因此我们要实现该认证系统与CMIS数据的整合,学生的数据会自动从CMIS中获取,为数字

  校园的所有用户提供

  统一的身份确认与权限交付。

  2.师生互动平台

  很多学校会将教师教学和学生在线学习分开来进行建设,其实这存在一个重复的劳动,其实在一堂课中,你能清楚的分清哪部分是教师的教学哪部分是学生的学习吗?其实他们本来就是融为一体的,因此我们将这两部分综合为师生互动平台。

  (1)资源共享:集教师备课、课件、视频等多种资源于一体,并将老师们出的各种题目进行分类和难度的化分,随时可以通过试卷功能从中抽取题目生成试卷,极大的方便了教师。

  (2)互动试教学:学生可根据教师的安排,开展互动式课堂学习、在线作业、在线测评等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以通过平台快速实现信息共享。(3)网上学习:学生可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查阅教师发布的教学材料、进行综合学习。网上学习可以采用课堂同步、数字图书阅读、有声读物等多少手段。学生通过网络完成教师安排的网上试卷、网上作业。学生日常学习遇到的疑难问题可通过提问的方式给学科教师留言,并可查阅教师的回复。

  (4)师生博客设置:学生的个人博客空间里可以呈现学生成长的所有记录,包括文字、视频、图片等。在个人空间中,学生可以建立自己的标签,建立富有个性的个人成长档案;在个人空间中,平台还提供了通讯录、短消息、网络磁盘等应用。学生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资源共享,或者与好友分享;学生发表的博客日志等,教师可以及时进行评价引导,家长、同学也可以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管理系统可以随时统计师生博客登陆和信息发布的数据,班主任教师还可以通过班级博客发布班级管理信息。所有的个人博客空间里的成长记录都可以在学生毕业时由系统打包供学生珍藏。

  3.落实常规教学管理数字化

  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教学常规工作均利用网络实现学习、落实、评价等作用。把学科目标,把备课、上课、作业等均实现数字化管理。如备课方面的各项要求,上课方面的各种活动与资源,作业方面的各项评比与展示等。把学科质量监控的计划、内容、结果数字

  化。如:每月一次的口算比赛学生可以进行网络自测,每学期的英语单词过关,学生可以自主进行模拟考核等。

  (三)习惯培养协助

  1.在校园网站上增加班级风采板块。我校每学期会提出一个培养目标,并对各班进行检查,利用此板块展示各班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

  2.发挥校园电视平台作用

  校园电视平台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研究成果和学生丰富活动展示的理想窗口,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会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校园电视栏目设置栏目编辑、上传下载、点播统计等功能。可以在线直播课堂,也可以点播已有素材。网站还提供搜索引擎、在线录制条件环境。优秀教师的课堂风采,微格教学的范例,名家学者的点评讲座、学校各项活动等视频资源都可以上传到具体的栏目中,是展示和观摩视频资源,开设网上课堂的一个对外展示的理想窗口。

  3.家校互动平台运用

  利用家校平台实现对学生的习惯培养与校内管理,应该实现如下功能:一是让家长能够及时获取学校的教育教学相关信息及学校新闻活动等信息。二是家长对孩子的基本信息进行集中管理,记录子女的成长历程等。三是让家长查看孩子在校学习情况,比如查看孩子课表,查看孩子考试信息,查看孩子作业信息,查看孩子成绩等等。四是给孩子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留言并能接收到教师发过来的信息。五是参与学校调查问卷活动。

  (四)队伍建设保障

  1.“师德师风建设”内容的数字化呈现。一是加强经常性的教育。利用隔周一次的政治学习、网络交流等形式在教师群体中大力弘扬“学习师德模范、争当时代先锋”的正气。二是树立师德典型。通过家长评、学生评、教师评等综合评价,评出师德先进典型,予以表彰和奖励,强化正面引导。三是建立机制。面向家长开通校长网络信箱和投诉电话,畅通家长的投诉渠道,加强外力监督。四是加大考核权重。利用网络实现师德评价。五是发挥党员和骨干示范。利用支部和工会网站,发挥七彩党建品牌的作用,带头模范执行各项规定、规范,特别是要自觉拒绝有偿家教。六是组织开展好各项主题实践活动,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推进色彩文化建设。

  2.骨干教师引领

  我校充分发挥校内教育教学资源,构建骨干教师和各教研组展示平台,并通过校园网的交互功能,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干部教师共同成长。

  (1)建立骨干教师博客:骨干教师把最优资源及时发布在平台上共教师们学习交流。如骨干教师展示课视频;骨干教师带教计划、指导记录;每月一次主题讲座;教学经验论文反思等。

  (2)学科教研网上活动平台:为每个教研组建立账号和相应平台,随时提供网上备课、评课、交流等活动,并展示各组活动过程和成果。

  3.教师基本功培训

  (1)将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内容融入校园网中,实现网上培训、考核、积分等功能。

  (2)开展各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如教师教学辅助软件培训、白板应用系统培训、微课制作培训、Apple等终端设备使用培训等。

  (五)特色社团展示

  民族体育和艺术是我校的特色项目。一是研发马头琴电子教材,学生可通过各项功能辅助学生进行练习。二是增设社团活动开展、要领学习等板块,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理解。三是进行荣誉展示,把我校参与各项比赛的视频及荣誉进行网络展示,提高师生的荣誉感和学校的知名度。

  五、工作措施

  1.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处室主任和网管教师为成员的现代教育教学与常规教学整合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我校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建全和完善信息化建设所需设备的配备、使用、管理体制和领导机构,建全使用管理制度和管理员职责。

  2.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信息技术的培训及考核工作,建设一支能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教师队伍。对积极参加培训,目标完成情况好的,业务能力进展快,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利用率高,教学质量显著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对于违反有关规定,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培训,目标完成情况不好,业务能力进展缓慢,教学质量偏低的教师,要督促提高。

  3.加强学校网站建设,改进网页设计,丰富各栏目的内容,提高网站利用率,使学校网站更加贴近学生、教师和家长,建设一个集教育宣传、学校管理、教研管理、办公应用、资源应用于一体的学校网站。

  5.引导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堂课教学,努力发挥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的作用。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活动,力争在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〇一五年四月

  二

  第二篇:八一幼儿园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

  三年发展规化

  太华办八一幼儿园2018年9月1日

  八一幼儿园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化

  为了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的进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质量,培养“独立、自信、合作、创新”的个性和谐发展的新一代人才,我园上下形成共识,自加压力,不断追求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高目标。自建园以来我园按省一类园创建要求,先后投入资金用于幼儿园内部设施设备的投入,与此同时我们加强课题的研究工作,重视教育信息化管理,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了把我园建设成内涵丰富、质量优质、特色显著的一类幼儿园,我们将扎实做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工作,有计划地增加电教设施设备,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努力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现结合我园的实际,特制定幼儿园现代教育技术五年规划如下:一、指导思想

  以华阴市教育局意见为指针,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围绕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促教育改革为关健,为教育科研服务是基础”电教工作研究,为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再上新台阶而不断努

  力。

  二、总体目标

  1.进一步加大硬件和软件投入;2.加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3.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4.深化电教课题的研究;三、具体目标与任务(一)硬件与软件方面:1.在完善幼儿园多功能室的多媒体教室的配置外,对幼儿园班级已有电教设施设备进行更新,将班级电脑、电视机、实物投影仪、音响等组建成班级小型多媒体教室,发挥各配件的综合作用,为教育教学服务。

  2.更换班级录音机,添置音响设备。

  3.为记录教师精彩的教学过程,完整积累教师教学资料、课题研究资料,投入电脑监控设备。

  4.为了保障家园联系工作的及时性、畅通性、全面性。继续完善幼儿园网站,继续开通家校路路通平台及班级博客、教师个人博客、幼儿博客、教科研论坛等。

  5.为提高信息发布的实效性、及时性,继续加强对幼儿园大厅的信息墙的管理。

  6.为方便大型展示活动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增加移动投影机和白板的使用。(二)运用、管理工作方面:1.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2.健全运作机制,建立电教领导小组。由园长担任组长、副园长任副组长指导幼儿园的电教工作。

  3.由电教负责人带头,建设一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骨干队伍。4.以集体讲座为主要形式,以个体相互帮助、小组性研讨为辅助形式,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5.积极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的评比活动,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再提高。

  (三)加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

  1.继续开发网络的多种功能,让它成为教师学习和教育教学设计的平台。

  2.让网络成为幼儿学习研究的舞台。3.让网络成为家园沟通的桥梁。(四)深化电教课题的研究;1.根据幼儿园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设施

  设备,结合幼儿园近年来发展需要,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选定课题,组织电教组成员集中进行研究。

  2.探究班级小型多媒体的教育功能。

  3.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使幼儿园的电教课题的研究深入、有效地开展。

  4.积极参加横向的交流与研讨活动,善于总结经验,使我园现代教育技术活动的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发展保障

  (一)经济保障:幼儿园加强内部管理,有计划地为幼儿园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投入经费,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二)管理保障;幼儿园成立发展领导小组,由园长任组长负责决策、评估等工作的管理,电教负责人、副园长、后勤负责人任副组长,在监督、运用、评估等方面进行管理。(三)应用管理:依托市电教工作领导人员的指导、以幼儿园电教组长为核心,借助电脑网络公司、电教馆、电大等专业部门的技术力量,为教师的电教应用、培训提供人员上的保障。

  五、规划的实施

  2018年9月1日一一2021年8月31日为三年规划期。

  太华办八一幼儿园2018年9月

  第三篇: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2016—2018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的战略决策。近年来,全区上下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改善信息化硬件设施,快速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与新要求,为促进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开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局面,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践行“创

  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面向未来、育人为本,应用驱动、内涵发展,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深度融合、引领创新”工作方针。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提高全区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加快实现全区教育现代化,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与学习型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现状与问题1.现有基础

  (1)硬件环境建设。近年来,各学校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和社会其他资金的支持,整合、更新了学生用计算机,为信息课正常开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区所有中小学全部实现了多媒体“班班通”,基本达到了专任教师人手一机的配备标准,能满足日常教育教学需要。在全区教育城域网建设方面,区教体局与中国移动公司临沂分公司网络部合作,改造了全区教育城域网。所有学校(包含村小)使用移动公司免费提供的网络核心设备实现了光纤接入,中学与街镇中心小学、区直小学带宽达到100M,村小带宽为10M。在录播室建设方面,全区第一期投入200余万元在7所学校新建了一批集微格教学、网络直播、点播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录播室系统。

  (2)软件环境建设。与中教启星公司合作,在中国移动公司资金协助下,初步搭建起科研、培训与教研为一体的罗庄区中小学研训教平台,在全区范围内正在推广使用。按上级要求,购买了全市统一的“一师一优课

  ”视频资源平台,并在全区使用城域网版的办公OA系统,在系统内实施网上无纸化办公。

  2、存在问题

  (1)城域网硬件设施建设受限制,互联网外部出口有时受阻。我区城域网主干线主要依托中国移动公司免费提供的华为的网络核心设备,区教体局信息中心与诸多学校尚没有配置自己的网络核心设备,网络环境的基础性设施过份依赖中国移动公司,并且中国移动公司网络受诸多因素影响,有些需要的网站经常访问不了。

  (2)资源平台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可以有效利用的平台数量少、功能不全面,各平台入口规则不统一,适用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资源不足。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尚不能深度融合,仅是把信息化手段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工具之一。

  三、发展目标与原则

  按照“网络全域化、资源集成化、使用普及化、运维优质化”的总体思路完成教育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建设,实现教育信息资源互联互通与普及共享,基本建成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及教育管理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到2018年年底,建成人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中遵循如下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在区域教育统筹规划基础上,充分整合各学校现有的软硬件系统,合理规划新建系统,制定分步骤实施方案。合理分工,分步实施,确保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形成整体效益和整体优势,防止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

  2.统一平台,互联互通。

  建设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平台统一、标准统一、用户管理统一以及信息资源的分布式储存和检索统一,实现资源与信息纵向、横向贯通。

  3.深度融合,支撑创新。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为核心,以有效支持教育教学创新、教育均衡为根本目的,开展智慧云平台建设与应用。

  4.共建共享,全面应用。

  整合力量共建共享,协同发展,全面推动应用。建立并逐步完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共建共享激励机制,保障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持续、高效发展。

  5.规范管理,保障安全。

  严格按照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要求,制定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管

  理规范,建立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和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四、任务与措施

  实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是载体,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是保障,师资队伍的现代化建设是根本。

  (一)硬件建设

  进一步优化教育城域网,建设区级教育云数据中心,扩充互联网出口,逐步实现教育城域网内部无线网络全覆盖。加强学校多媒体录播教室建设和多媒体“班班通”升级改造工程,稳步推进数字化多功能教室建设。

  主要措施:

  1.升级改造现有教育城域网,内网主干线改造工程于2016年启动建设,完成城区学校1000兆光纤进校园,街道(镇)中学、中心小学100兆进校园,村小20兆光纤进校园。2017年启动无线骨干网络建设,2018年全区基本实现教育城域网内部无线网络全覆盖。2.2016年建设完成罗庄区教育数据中心。局信息中心与各学校配备统一品牌的网络核心设备,配备支撑全区教学、研修、管理信息化的服务器及网络平台,提供平台数据计算、网络安全传输、资源存储等功能。

  3.按照应用导向原则,2017年前升级改造完成区内非交互式多媒体“班班通”设施,构建“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资源应用模式。

  4.2017年街镇中心(区直)小学以上学校基本完成多媒体录播教室建设,提供支持开展集体备课、案例观摩、专家讲座的能够双向互动、交流研讨的支撑环境,促进教师间优秀教学方法和优质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共享。

  5.逐步开展创新实验室试点建设和翻转课堂应用试点工作,打造数字化网络课堂,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根据实际需求有计划地建设“一对一网络教学班”、数字化探究实验室、数字阅览室等项目工程。

  6.整合中小学校园监控、视频会议、课堂直播等系统,完成全区

  教育视频系统网络融合建设。

  (二)软件建设

  进一步完善罗庄区中小学研训教平台,建立基于云服务模式实名制、组织化、可控可管的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师研修模式、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探索,促进校内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师生、生生、家校的多元互动。

  主要措施:

  1.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资源开发,区、校两级分工建设、共同应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2016年学科资源覆盖率达到85%,2017年实现中小学所有学科资源全覆盖。

  2.2016年60%的教师和初中以上40%的学生拥有实名网络学习空间,2017年基本实现网络空间人人通。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普遍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研修、备授课、批改作业、家访及指导学生学习,学生普遍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自主学习,促进“空间应用”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3.2016年启动建设覆盖学校、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基础数据库,为教育监管、教育决策、各类在线测试、教师学分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撑。建设多层次、多角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建设教师个人成长档案与教师发展评价系统;建设家校互动服务系统,为家长提供管理与信息发布的入口,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学习评价等服务。

  4.利用信息化加强教学、行政和后勤管理,2017年全区基本建成统一的基础数据平台,2018年实现教育教学管理公共服务云平台的各项功能。

  (三)坚持应用驱动,深度融合教育教学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强化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应用等内容的培训,把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作为教师业务能力的基本要求,通过各级专题培训,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主要措施:

  1.做好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教研人员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提升信息化规划能力、领

  导能力和执行能力。

  2.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各级各类学校要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导向,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管理方式的优化和创新应用。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积极推动“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城乡互动课堂”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3.逐步开展“翻转课堂”应用试点工作,打造数字化网络课堂,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根据实际需求有计划地建设数字校园电视台。组织好微课大赛、电教优质课推荐评选活动,打造“翻转课堂”优秀示范案例。

  4.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探索开展3D打印教学、创客式学习等课程,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综合信息化素养。

  (四)启动智慧校园试点校建设项目

  选择试点校配备智慧教室,打造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智慧教育理念与实施方法指导下,基于智慧校园感知环境,引进新型多媒体互动交互设备、移动教学终端设备,重构传统的多媒体教室网络硬件环境,并提供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结合备课与教学中心,为开展智慧教育提供应用支撑。探索形成以教材多媒体化、资源网络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为特征的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模式,实现智慧教育。

  主要措施:

  1.2016年在区内启动建设3所教育信息化基础好、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教师信息素养较高的学校作为首批“中小学智慧校园”创建试点校。

  2.2017年,依据试点校的示范性作用,通过构建数字化校园环境,培养现代型教师队伍,探索依托新技术构建素质教育体系新模式、新途径,全面推进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为罗庄区“智慧教育”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五、保障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体系

  区教体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教研、电教、财务、基教和督导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罗庄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全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技能培训、信息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各学校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工作组织管理体系。

  2.抓好队伍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充实区教体局信息中心技术力量,统筹指导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区信息中心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5人。学校按规模大小配备1-3人的专(兼)职信息技术管理人员。

  3.积极筹措资金,保证设施满足配备投入

  统筹管理“两费”资金,协调安排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将配备和维护资金列入学校预算。严格落实临教财字﹝2009﹞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两费”的管理使用,并在每年的教育费附加及学校教育公用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用以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在争取政府专项投入的同时,广泛宣传,努力动员社会各界捐资助学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

  4.强化督导评估,建立激励机制

  区教体局每年将根据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计划,对各中小学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估成绩,同时对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成绩突出的单位与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四篇:信息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大溪边乡中心小学信息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建设,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在未来的三年中,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未来的三年内,主要将围绕校园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三大目标进行,把校园信息化建设作为基础性的工程,把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

  标,把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在现有的基础上加紧工作,使我校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再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校现代教育现状

  近几年来,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电化教学设备、各种教学仪器装备均有所改进。学校已构建了校内电话通讯系统、校园网络系统、电脑控制的校园音响系统。学校教育信息网也已建成现已日趋成熟和完善。学校建有1个计算机网络教室,18个多媒体教室,模式一教室一个,能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所有计算机均通过局域网,接入互联网,有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我校学生从三年级起就开设《信息技术课》。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将网络资源与多媒体课件用于各学科教学,要求45周岁以下的教师都能自制课件用于教学实践。近年来,学校始终重视抓好队伍建设。现在,教师们大多数均已通过区级计算机过关考核。

  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三年发展目标

  硬件建设目标:

  在今后三年的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积极地建设好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建设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做好校园网的改建与扩建工作,并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更新校本部与三点一园信息化配套设备,不断完善老师电子阅览室和电子备课室的设施,为师生获取信息制作课件提供便利。

  2、对现有的计算机教室和多多媒体教室适时地维护与改造,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更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

  3、继续管好用好模式

  一、模式

  二、模式三的资源。

  4、每个教室和专用教室配备电视机、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逐步形成“班班通”的良好格局,真正体现信息化进入教室,深入课堂的目的。软件发展目标:

  1、校园网络环境建设目标:继续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学校网络小

  组在进行网络建设的同时,将逐步把工作重心移向资源建设,办好网站,办出特色,不仅及时的反映校园的新人新事,展示全校师生的风采,而且能充分反映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就。

  2、资源建设目标:以资源库的建设为保障,在资源建设上以引进、购买、自制等渠道不断充实教育资源库内容。重点要加快各学科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的建设,为教师网上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教改科研提供条件。要积极开发、推广、应用各种经过审定的、优秀的音像电子教材。根据课题的进行和教学改革实验的需要,设计、编制一批具有特色、使用效果显著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料。收集整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料,并加以修改,编撰各种电子化、数字化资料。

  3、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提高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是发展迅速的新兴技能,学校要继续强化基本功练习,深入开展基本功训练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培训,通过培训学习,让每位教师都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改变教学观念,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建立让学生自主、创造性学习的环境,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水平,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

  4、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目标:对已有的专业网络管理人员,继续加强培训,使其能更好胜任本职工作,能确保网络正常运行,3年之内,逐步形成一支有层次、有实践能力、有创新意识,较稳定的学校网络管理员队伍。

  5、开展课题实验目标。以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为方向,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我校的指导方针是人人参与、重在实践,结合专题研究,开展教学改革实验。把前面几项任务都落实在教学改革上,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模式探索和试验,切实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

  益,并注意做好教学评价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大力推进信息技术进入日常教学,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五、实现信息化目标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学校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并制订依据规划,明确每学年的工作目标与要求。

  2、加强管理:学校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进一步强化管理,规范制度,切实做好全体成员信息技术的考核和评估,以此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规范管理。

  3、加快建设:争取上级支持,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按照学校规划,统一部署,添置设备,加快建设校园网,增加现代教育设施的添置,完善资料库建设等。

  4、加强培训:学校组织广大干部和教职员工进行各种层次的全员培训,切实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在思想上促使他们观念更新,在行为上促使他们不断创新,以适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

  5、加强研究:教务处要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课堂的研究,加强对自制课件的指导,要研究基于网络技术的学习模式,促进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6、加强教育:在普及信息教育技术的同时,加强对师生进行网络道德的教育,规范师生上网行为,兴利除弊,克服网络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7、加强维护:时刻注重校园网络设施的日常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畅通,使设备使用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第五篇: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12010-2012年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

  “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信息化设施建设为基础,在未来的三年内,主要将围绕校园信息化规划与环境的建设、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进行,把校园信息化建设作为基础性的工程,把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在现有的基础上加紧工作,使我校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跃上一个新的台

  阶。

  二、现状分析

  我校是一所新建全日制公办小学,于年月建校,学

  校现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现有个教学班,名学生,名教职工。各级教师的学历均已达标。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学校已建成校园局域网、与Inter网的连接。目前我校无计算机房。但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并配有网络端口。每位教师人机一台,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微机配置已满足目前需要。

  三、总体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在规划与环境建设上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无纸化,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四、具体目标

  第一年(2010年1月—2010年12月):

  ①教学综合楼整体进行网络布线,配备设备,实现每个处室及教室都设有网络端口。

  ②进行光缆网络联接,实现局域网及因特网的联接。③各教学班教室内配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与网络联接。

  ④购置电脑达到教师人手一机。

  第二年(2011年1月—2011年12月):

  ①装配一个标准学生微机教室并与网络联接。

  ②购置电脑达到教师人手一机,逐步实现网络办公。③加强教师微机使用及管理。

  第三年(2012年1月—2012年12月)

  ①学校各功能教室逐步实现信息化网络管理。

  ②配备多功能教室。

  ③购置电脑达到教师人手一机,各处室实现数字化、无纸化办公。

  ④加强教师培训,都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⑤配备技术好、责任心强的专职(或兼职)网管人员,确保网络运行的安全,提高效率。

  五、具体措施

  ①积极协调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上加大投入,通过政府招标配足配齐。

  ②加强教师微机业务培训,配备业务好、责任心强的网管人员。

  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

  为进一步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强信息化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经研究决定成立奎文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一、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教导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

  (1)制定、审议和落实全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及管理工作规划、重点工作任务、技术规范标准、专项经费的使用规划及管理等。

  (2)检查、指导、监督、评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建设任务。

  (3)制定培训计划,分层指导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及其他教育信息化培训。

  2010.1圣荣小学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

  为进一步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强信息化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经研究决定成立奎文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一、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教技室负责日常

  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

  (1)制定、审议和落实全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及管理工作规划、重点工作任务、技术规范标准、专项经费的使用规划及管理等。

  (2)检查、指导、监督、评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建设任务。

  (3)制定培训计划,分层指导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及其他教育信息化培训。

  2010.9

篇三: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更新添置计算机。

  2、加强应用,服务教学。

  3、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学校教育教学平台,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资源平台。

  (1)应先易后难。由于教师一般都没有计算机基础,对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一定要进行认真规划。按照先易后难,以初级为重点,逐步加深分层次的原则,首先是培训内容紧扣教学实际,从电脑操作基本要领教起,从打字、修改课件、制作课件,到独立运用,由易到难,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其次,学校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要求。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市区级组织的高级培训;校内骨干教师和水平较高的教师采取一帮一的形式培训中老年教师。通过分层培训,力争让所有教师都能顺利从互联网上检索、下载课件等资源,并能加工、整合课件以适合自己的教学需要。初级班可开设课件制作班的学习;

  (2)培训要有计划分期分批,保证重点。学校相关部门要积极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制定培训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培训、外出学习、取经等途径,引导一线教师学习新经验、拓宽新思想、激发新动力、掌握新技能。采取年终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激励广大教师的培训任务有条不紊的进行。

  (3)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学用结合,提高学习兴趣。“精讲”是根据教师的实际教学教学需要,以及教学中出现的重点、难点,作精辟的讲解,使教师能从丰富多采、纷繁复杂的培训内容中理出头绪,抓住中心,并腾出一定的时间,加强基本训练,加强能力的培养。

  (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1、鼓励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如:投影仪、视频展台、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等,丰富并加强现代教育手段。学科教师能够熟练的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和制度,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并紧密结合学科进行学习和实践。

  2、利用购买和教育网资源库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丰富以多媒体素材、课件为主的学校教学资源库,充分挖掘和延续学校无价的教学资源财富。教师间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出现教师集体开发课件,共享课件的好现象。

篇四: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密山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教育信息化既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

  容,教育信息化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地区间教育水平的差距,是普

  遍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育信息化对于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促

  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都有积极作用,特

  别是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

  人材更具有深远的意义。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及省、市有关工作精神,环绕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工作,结合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实际情况,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远景规划。

  一、指导思想

  环绕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以服务教育、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和加强信息

  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信息技

  术环境下的新课程改革为核心,提升教育信息化在实现教育优先发展中的作

  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中

  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成果,推动信息技术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加强教

  育信息化宏观战略研究和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与指导,重视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建设现代化的师资队伍服务,为培养跨世纪创新和创造型人材服务,加快我市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

  带动教育现代化。

  二、总体目标

  1、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教育信息中心,构建信息化平台,全面推进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建

  设,为中小学搭建班班用多媒体教学的信息化环境,即实现“班班通”工程

  目标,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

  2、教育资源建设

  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和教育管理信息数据库,并使其在教学和管理中发

  挥重要作用。

  3、加强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管理

  人员、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学科教师队伍。

  4、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与研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实现教学方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益。

  5、办公自动化建设

  建立教育信息网站,实现对外信息发布网络化。以此为基础构建全市联

  网的教育系统电子政务(校务)办公体系,实现对教育管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推进农远工程

  加快农村中小学“班班通”进程,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发挥农远工程的最大效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主要工作

  为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增强管理和决策

  能力,创设全新的数字化教育教学和学习环境,实现教育资源和应用的整合

  与融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高

  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出教育信息化的最大效益,在

  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项工作: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

  积极筹建教育信息中心,并逐步将其建设成集网络平台、信息发布、资

  源集成、数据统计、网络教学、远程培训、视频会议、技术服务等功能为一

  体的教育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发挥网络媒体方便快捷的优势,全方位为我

  市教育提供优质服务。

  继续加强学校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校园网覆盖率达到100%。升级学校的网络宽带接入方式,依据学校规模大小和实际需要,全部以10M-100M光纤模

  式接入互联网,为学校提供快速、稳定的网络环境。建设学校基础网络环境,实现学校所有办公室、教室都能够通过校园网访问互联网,为学校教育管理

  信息化、教师教学信息化、学生学习信息化提供快速、稳定的网络环境,初

  步形成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实施“班班通”工程,积极推进多媒体进课堂;

  优化硬件资源配置,按照国家标准为学校配备计算机,按照“适时、合用”

  的原则为学校建设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等专用教室,尽快全面构建数字化

  教育教学环境,实现

  “数字教育”。

  2、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建立教育资源库。

  根据国家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建设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依托密山教育信

  息网,建设市、县(区)两级教育资源中心和学校管理平台,各学校在使用

  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开辟适合本地需求并且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上传到

  资源库中。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调动泛博教师参预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定期

  组织资源评比,有效整合优质资源。逐步建立起教学资源服务体系。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开展教育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

  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中级、高

  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的要求,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纳入中小学

  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市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针对不同应用

  层次的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逐步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

  力。制定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并列入教师考评晋级范畴;根据教师实际

  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开展多样化的教师信息素质

  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竞赛活动,评选优秀课件、课例、教育技术标兵、优秀教师博客,并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促进教师信息素质

  的提升。

  4、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基本目标,推进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落脚点,也是教育信息化的支点。在教

  育教学上积极鼓励教师探索新型教与学的方式,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信息素

  养,使它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益。在教育科研上抓好规划、管理、推广

  三个环节,整体推进相关课题研究工作进程,搞好课题的管理评估,做好课

  题研究的培训和过程性指导。

  5、加快办公数字化建设,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

  办公数字化是推进教育管理改革的突破口,是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的重

  要内容。首先是建成网上办公平台,在教育管理上使文件处理、公文流转、信息查询等主要业务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其次要建成政务信息平台,实现实时发布政务信息,及时受理公众需求,公

  开接受社会公众投诉等。三是要建成教育数据统计平台,逐步将学校信息管

  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校

  产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子系统整合为统一标准的动态教育基础数据库

  系统,为办公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6、加快推进农远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农

  远工程各种模式的应用作为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突破口,结合“班班通”工程,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设备使用率,逐步形成农远设备会用、用好的良好

  态势,发挥出农远工程设备的最大效益,尽快实现中小学校多媒体设备进教

  室,城镇中小学普及交互式电子白板,使中小学校班班都配有多媒体设备(计

  算机+投影机+电子白板或者计算机+平板电视机等),具备电视节目接收、课件

  播放、网络浏览及互动教学等功能。

  7、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特殊是在我国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

  践中,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将决定一所学校的现状,更会摆布学校的未来。

  校长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领导力,把自身发展得更好,把学校发展得

  更好。学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研修培训势在必行。我们将采取集中培训、专家讲座、专题研讨、外出参观、校长论坛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校长的信息

  素质,提高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

  四、实施策略及保障措施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内容和方式产生了巨大

  的冲击,对于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

  义。站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高度,从深层次挖掘教育信息化的实质和内

  涵,认清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

  导、学校领导、泛博教师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树立现代教育意识,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才干有效地推进教育信息化。

  2、统筹规划,逐步推进,试点先行,加强管理。

  统筹规划,实施逐步推进策略。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涉及不少方面,不能盲目建设。应结合本地

  区教育信息化的实际发展现状,科学、合理的制定发展规划和分年度的推进

  计划。加强教育行政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及时解决突出艰难和重点问

  题;加强与外省、市教育信息化发达地区的交流,根据我市实际发展现状、结合发达地区成功经验,在发展中不断改进规划,引导我市教育信息化健康、快速发展。

  试点先行,加强管理。有针对性的设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试点校,认

  真落实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设立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制定,项目的规划、论证和试点校建设工作,明确任务和责任,有效推进试点工作并积极总结成

  功经验并技术加以推广普及,以点带面,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3、强化应用,鼓励创新。

  把教育信息化应用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立足点,鼓励教师走创新之路。

  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深入探索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浮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

  方法,引导教育信息化沿正确方向健康发展。要积极鼓励教师以科研为先导,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

  的,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规律的研究,逐渐由授课型教师向研究型

  教师转变;要在家庭教育方面逐步推进信息化,建立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学

  习型家庭,积极鼓励自主创新地开展教育信息化探索与实践,要以科学的、创新的工作方法来推进教育信息化。

  4、加强领导、完善机构。

  建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做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决策机构,对全市中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经费投入、设备配置、软件开辟、师资队伍建设、教学

  管理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工作进行统筹领导与协调。各学校要成立教育信息

  化领导小组,负责本校教育信息化的日常工作,各学校要有一位领导分管教

  育信息化工作,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定期研究教育

  信息化的各项工作,形成层层推进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和

  各学校要明确信息化工作管理职能,深化信息化工作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信

  息化管理机构,统筹协调职能、理顺关系。

  5、健全机制,科学评估。

  强化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标准化工作。完善各项规划和管理制度,完善软硬件建设和设计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加强国标、行业标准与地方标准

  的统筹协调,不断完善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重点做好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

  交换标准和教育从业人员信息技术能力标准的组织制定,并不断强化标准的贯彻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定教育信息化评估标准,逐步建立教育信息

  化评估体系,评估体系的建立以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质量和效

  率为根本判断标准,各校应依据《教育信息化建设规范》,制定教育信息化建

  设项目管理细则,科学、规范地管理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保证项目高质量

  完成,项目成果标准化和共享,对业绩突出的学校将赋予奖励。

  6、加大投入,注重效益。

  教育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硬件环境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一方面要积

  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采用多种

  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对上争取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入,确保计划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建设。三是要设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专项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划

  出一定比例,使教育信息化投入制度化,常态化。同时加强经费使用的监督

  与管理,努力提高投入效益。争取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预,多渠道筹措资金的体制。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以适当的方式参预教育信息化工

  程建设,特殊是向乡镇中小学捐赠设备和教育资源,倡导有关企业和公司以

  市场运作方式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实际现状进行科学、合理地分

  配经费投入比例,才干使教育信息化发挥的效益达到最优化。

  7、培养队伍,提高素质,加强监督,安全运行。

  教育信息化建设应做到以人为本,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材培养机制,培养

  一支覆盖教学应用、行政管理、技术维护、理论研究的教育信息化队伍。要

  为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创设更好的工作条件,在任职资格、人员编制、职称评

  定等方面赋予明确政策支持。

  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材培训基地,加大对领导干部的信息化培训力度。加

  强信息化人材队伍建设,培养基层信息化推广带头人。各学校要制定师生信

  息能力培训规划,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使师生能不断增长信息技术能力和

  水平;建立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的绩效考评,激励教师参预课件、网络课程、教学素材库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开辟和上传共享教学资源,提高教育信息

  化各项应用的使用效果,组织开展网络文化宣传活动,培养具有良好网络道

  德、健康网络行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创新型人材。

  加强信息内容管理,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定期开展全市信息安全检查

  和态势评估,重点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基础数据的安全。组织开展各类宣传

  活动,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增强信息安全技能,进行信息安全

  普法和守法的教育。建立保障教育信息化安全运行的长效机制。一方面严格

  执行国家制定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政策法规;另一方面建立信息安全组织

  管理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全面实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等级保护制

  度。加强信息安全培训,逐步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人员执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

  岗制度

推荐访问: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