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十四五规划方案3篇

篇一:党建工作十四五规划方案

  

  2021年XX集团党建工作计划

  2021年__集团党建工作计划2021年是集团“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企业创新发展、深化内部管理的攻坚年,做好党的建设工作意义重大。党支部2021年党建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党内生活制度化、党的活动经常化、党员管理规范化,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努力在“抓学习、强组织、带队伍、转作风、筑形象、促发展”上出实招、见实效,不断提高公司党建工作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做强、做精、做优、做久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思想、作风、文化和组织保障。

  (一)抓学习,强化理论武装

  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深化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观念、组织纪律教育,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确保将有关政策理论学习到位、理解到位、运用到位、贯彻到位。

  1.学习贯彻党的精神;贯彻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规章制度;及时组织学习贯彻党风廉政建设。通过深入推进学习教育,正确引导广大党员切实增强党性观念、筑牢信仰之基。

  2.开展学习教育“回头看”工作。党支部建立教育督导组要根据支部内各党员的学习情况,对不认真开展学习教育的党员进行重点督导;支部要对未学深、学透的内容重新学习。

  3.建设学习型企业,加强职工学习阵地建设,健全完善职工学习培训制度,为广大职工提供学习和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读书环境。结合读书活动安排,开展“读好书、爱本职”活动,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培育知识型职工队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每季度开展1次道德讲堂活动,以宣传贯彻社会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教育宣传,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工作、深化敬业意识、恪守诚信准则;党员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凡人善举”,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人激发工作动力,汇聚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在全公司营造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氛围。强化依法、依规治企观念。每季度开展1次党员及部门主管学法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

  (二)强组织,夯实党建基础

  贯彻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企业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工作规程》,严控党员发展教育,规范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工作,继续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实行“星级评定”动态管理,提高支部党建工作水平,让党支部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

  1.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集团公司的各项党员学习制度,按时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严肃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认真组织开展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党委委员要严格落实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带头主动参加支部学习教育活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支部每季度召开党员大会1次,每月召开支部委员会1次、党小组会1次,每年至少上4次党课。

  2.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七一”前后组织一次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参观革命遗址,接受红色教育,传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深化党员理想信念,强化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组织开展“两优一先”评比表彰活动,评选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号召全体党员向先进对标看齐,在对标看齐过程中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提升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

  3.开展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培训教育活动。选好、配齐党务干部,把思想品德好、业务能力强、对党建工作热心的同志放到党建领导岗位上来;邀请专家对党务工作人员进行集中系统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提供人力支持。

  4.完成换届选举工作。要以组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为契机,组织党员进一步系统学习《党章》、《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党内规定,使党员了解和掌握组织设置要求和换届选举的原则、程序。

  5.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规范发展党员工作,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教育;抓好人才培养,把党员职工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开展“亮身份”主题活动。通过佩戴党徽、设置党员示范岗等形式,对外亮明党员身份,增强党员在党意识。党员要以“我是党员”为荣,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在工作、生活中为广大职工树立先锋模范形象。提高党组织的服务水平,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加大对生活困难党员的帮扶力度,帮助党员职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三)塑形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强化舆论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挖掘和弘扬企业精神内涵,强化全体员工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教育,对内树牢用文化管企业、兴企业的理念,对外塑造有责任、讲诚信的企业正面良好形象,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提高公司的社会美誉度和知名度,为公司发展营造融洽、平等、互信、互助的工作、生活氛围,打造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1.加强舆论宣传工作。成立通联组,加强宣传,全面展示经营管理工作中采取的新举措、取得的新业绩,总结提炼部门经营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与难点亮点,大力宣传企业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不断扩大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持开展岗位建功劳动竞赛、精神文明创建和“趣味运动会”、“歌唱比赛”等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精神生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为经营工作开展助力鼓劲。

  3.推动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工作。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联系、服务和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推动公司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扎实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增强职工的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摸排统计公司职工中团员数量,逐步完善共青团组织机构,进一步加强团组织的凝聚力,构建良好的党群、党团、群团关系;发挥“青年文明号”的“样板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教育引导团员青年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利用青年人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优势,为企业发展献言献策,激发和引导团员、青年职工投身企业发展热潮,在经营工作主战场上建功立业。

  (四)促发展,服务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

  当好公司事业发展的领导者、推动者、保障者、宣传者,带领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企业发展中来,确保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公司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1.关心关怀职工,服务基层一线。摸排困难职工情况,帮助职工解决生活难题;在节假日期间组织开展慰问一线职工工作。

  2.研究解决影响企业发展和职工群众关注关切的热点问题,根据公司实际,保证职工群众节日福利合理兑现,稳定职工队伍,为企业发展营造和谐氛围。

  3.加强企业民主建设。继续开展征求合理化建议活动,听取职工群众对公司发展、队伍建设制度落实、员工生活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保障职工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篇二:党建工作十四五规划方案

  

篇三:党建工作十四五规划方案

  

  XXX高校(职业院校)大学

  十四五发展规划方案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们学校大学完成综合改革任务、实现“三个九年,分三步走”战略部署的收官之年,还是迎接建党100周年和110周年校庆、迈向2030年学校中长期目标的启动之年。在这样特殊的时刻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对学校改革发展而言意义重大。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深刻认识“十四五”规划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制定实施中长期规划是中国道路成功的重要因素,学校历来重视

  制定战略性发展规划,正是凭借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各方面工作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十四五”期间是学校奋力迈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十四五”规划是迈入完成“三个九年,分三步走”战略、下一个“三十年”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希望大家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意义,提高站位、统一思想,着眼未来、储备长远,制定切实可行的“十四五”规划和清华发展愿景。

  二、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

  “十三五”时期学校改革发展重大成就。五年来,我们学校胜利召开第十五次党代会,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并完成首轮建设任务,党建思政工作开创新局面、育人水平不断提高、学科建设站上新高度、科研创新能级明显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拓展、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十三五”建设任务高质量完成,综合实力和办学质量迈上新台阶。我们学校大学正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奋勇迈进,更加自信坚定地走向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中央。

  1.标志性成果

  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审计署和xx省人民政府签署“三部一省”合作共建xx审计学院协议。作为共建成果之一,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建于浦口校区,开启了国民教育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探索。

  2012年,学校成功召开第三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明确提出了“建成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审计大学”奋斗目标。首批独立培养的审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含10名利比里亚留学研究生)入学,开启了研究生教育的新时期。

  2013年,正式获批为硕士学位(学术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建校30周年,在全面总结30年办学经验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创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特色名校的目标自信,坚定了“特色、质量、国际化”的办学理念自信,强化了特色办学的道路自信,开启了转型升级的新时代。

  .

  2014年,首批49名审计专业硕士研究生、10名留学研究生毕业。学校以一切成绩归零的勇气、一切面向未来的魄力,全面深化改革,按照大学架构对战略目标进行前瞻性顶层设计,对战略重点进行系统性谋篇布局,推进“三务”(教务、学务、总务)联动,成立四大书院,开启了第三次创业的新篇章。

  2015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学校成功更名xx审计大学,迈上更高层次发展平台,开启了大学建设的新纪元。

  2.主要业绩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237人,其中本科生14904人、硕士研究生339人、留学生95人(留学研究生5人)。现有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20个(学术学位硕士点17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个)。

  现有专任教师800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20人,具有博士学位373人,有海外学历或3个月以上海外访学经历的比例22.7%。新增省部级以上人才计划入选者64人、xx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2个;遴选首批“润泽学者”17人;参加联合国审计、审计署挂职锻炼等审计实务教师86人。

  新兴交叉学科——“审计科学与技术”和“现代审计科学”分别入选xx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二期建设学科,应用经济学学科入选xx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重点序列学科,理论经济学学科入选“十三五”xx省重点(培育)学科,法学、公共管理、统计学等3个学科入选“十三五”xx省重点建设学科。本科专业从25个增至31.

  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入选教育部“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xx省“十三五”重点专业(类)5个、xx高校品牌专业工程一期项目3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实践教育)示范中心9个。

  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6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科研经费3261万元,在《经济研究》、《中国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39篇,在CSSCI/CSCD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79篇,出版学术专著128部,获得省部级科研奖项3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xx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各1项)。建成xx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xx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点)1个、xx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

  聘任美国、法国、印度、南非等16国审计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国际行业组织高管等担任学校荣誉教授。承办世界审计组织最高审计机关责任与作用工作组会议等10余期国际审计研讨班。开展ACCA、CGA、CISA、CFA、CMA、USCPA等6项国际通用执业资格教育。ACCA项目被授予“全球培养ACCA人才最多的大学”,被评为ACCA“白金级培训机构”。出国境学习交流学生1781人次,来校学习的海外及港澳台侨留学生678人。

  校舍建筑面积46.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4亿元,净增9.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9亿,净增8491万元。图书馆藏书160万册。建成审计文化与教育博物馆、青年教师公寓、先锋润泽书局、.

  体育馆。承建完成审计干部教育学院。全部化解基建债务。初步完成校园网络中心和校园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建设。

  学校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15年中国大学新生质量排行榜”中名列第77位,在华东师范大学社会调查中心推出的2015中国大学录取分数排行榜中名列第48位。学生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全国电子商务“三创赛”特等奖、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国家级奖项近三十项,在青奥会、亚青会等志愿活动中表现优异,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等社团活动具有较高社会声誉。xx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与麦可思公司合作发布的“xx省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报告(2010—2013)显示,在xx31所非“211工程”高校中,学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平均月薪、毕业生母校推荐度等指标连续三年名列第一。

  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国国家审计准则》等10余项审计重要政策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先后与xx省、云南省、甘肃省等近20个地方审计厅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等机构和企业合作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和技术开发,与金蝶软件集团联合开展协同创新研究。

  结合“关心南审、关注课堂、关爱学生”主题活动,学校先后成功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现了党建工作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形成了xx审计大学党建工作的特色。制定出台系列考核办法,绩效考核全面推开。按照上级要求,金审学院成功转制。回顾“十三五”,学校办学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创造了南审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存在问题

  与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目标、审计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需求相比,对照“迈上新台阶、建设新xx”的需要和《审计署办公厅关于xx审计学院“十四五”发展战略初步构想建议的函》要求,学校还存在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特色、质量、国际化”办学理念的落实还有较大空间,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以审计为核心的学科体系还需完善,高水平学科少,学科方向需凝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基地、教学名师、课程等尚未实现突破。“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还需要进一步转化为育人实践。

  ——服务国家审计的能力不强,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研究领域,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研究的标志性重大科学研究成果不多,审计智库作用有待凸显。

  ——领军人物的培养与引进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缺少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大师和学术团队。教师总量偏少,团队建设成效不明显。

  ——充分利用“三部一省”共建平台,将共建优势转化为办学优势有待进一步加大力度。

  .

  (二)“十四五”发展背景

  1.机遇与挑战

  学校发展处于战略机遇期,挑战虽艰、风险虽多,也孕育着巨大机遇。要直面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迫切需要,直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深刻调整,直面国内外高等教育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直面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定位需求,深刻把握时与势的变化、危与机的转化、竞与合的衍化,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要进一步发挥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特色优势和区位优势,努力开创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局面,开创以结构优化、提质增效、升级转型、空间扩容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开创以创新策源、融合发展、改革引领、开放合作为导向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新局面,进一步构筑起我们学校特有的战略优势。

  二、宏观理念

  (一)指导思想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编制“十四五”规划,首先要做好衔接。做好衔接意味着要把过去的发展与未来的愿景进行紧密衔接,要衔接“十三五”规划、衔接我们学校新百年的发展、衔接我们学校的历史传统。其次,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分析,要对发展现状、发展机遇、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做好分析。好的规划要振奋人心、激励斗志,要关注共性的方法论层面的问题。我们也要对以前规划存

  .

  在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要处理好保守与好高骛远的问题,平衡好预期性指标与约束性指标的关系,协调好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的衔接。此外,要强化规划的落实,规划要与年度计划进行衔接,并优化规划的调整机制。

  (二)规划工作的组织结构

  学校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已基本完成,学校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方面成绩显著,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科研水平显著提高。过去五年间,学校党委坚强领导,党政团结一致,综合改革有力推进,全校师生齐心协力,迸发出热情与活力。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学校的创新体系建设、学风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还需进一步提升,要把“十三五”规划总结中发现的问题与“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关联起来。

  第一:成立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书记、校长任组长。负责领导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各分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统筹谋划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思路和举措,及时指导并协调解决规划编制重大问题。

  组长:XXX(党总支书记)、XXX(校长)

  .。副组长:XXX(常务副校长)

  组

  员:其他校级领导干部、工会主席

  第二: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负责按照领导小组要求开展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和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协调;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进展情况,落实领导小组议定事项;各部门、各分院高度重视、科学安排,确保《规划》编制工作按时有效推进;立足地方、抢抓机遇,描绘好学校发展的远景蓝图;集思广益、凝聚共识,让《规划》成为一个凝聚共识、鼓舞人心、激励斗志的好纲领。

  (三)时间节点安排

  我们学校“五年规划”既要以五年为主,又要考虑更长时期远景发展。“十四五”时期,我们学校外部环境可能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和挑战更多,中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有更多期盼。规划不是要挂在墙上,而是要落到地上。作为指导今后五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四五”规划料将结合中国近期和远期面临的内外环境,盯紧一些发展中的重点问题。

  (四)编制任务

  第一:“十四五”时期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这就是:

  1、治理现代化迈开新步伐;

  .

  2、“三全育人”完善新体系;

  3、科研创新跃升新能级;

  4、学科建设壮大新格局;

  5、人才强校取得新突破;

  6、服务国家履行新使命;

  7、对外开放拓展新局面;

  8、服务师生形成新气象;

  9、努力实现一流育人质量、一流学术成果、一流社会服务、一流师资队伍、一流基础设施,学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中坚阵营,形成冲击世界顶尖大学、迈向全面一流的强劲势头。

  第二:二〇三五年的远景目标:

  1、整体水平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跻身世界顶尖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2、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全面完善,学校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全面完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4、持续推动“双一流”建设进入新阶段,文社理工医五大学科板块优势凸显,交叉门类学科率先发展,学科融合进一步彰显综合优势,多个学科和研究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5、集聚大批世界一流学者,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处于世界一流前列;

  .

  6、建成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机构、智库和融合创新中心,不断产生对科技发展、产业革命、文化传承、人类文明进步有重大影响力的原创成果;

  7、办学条件显著跃升,智慧校园、开放校园、低碳校园建设达到新高度,师生共同体和谐奋进,大学文化引领社会风尚;

  8、服务国家社会成效显著,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健康中国、数字中国有重大作为。

  9、整体水平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跻身世界顶尖大学奠定坚实基础,并将“学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中坚阵营,形成冲击世界顶尖大学、迈向全面一流的强劲势头”列为“十四五”时期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四)规划体系量化指标

  112025年底学校发展主要指标一览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在校普通本科生(人)

  在校硕士生(人)

  在校留学生(人)

  在校博士生(人)

  毕业生就业率(%)

  本科专业(个)

  其中省级品牌专业(个)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或虚指标数量

  14000—1600016006005-109533-356-71-2人

  才

  培

  养

  12.

  拟仿真中心(个)

  国家级精品开放课(门)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

  国家级规划教材(本)

  3-51-32-3本科生读研、考取公务员率(%)

  25%—35%新增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学

  科

  建

  设

  xx省优势学科或重点学科(个)

  3-5力争全国排名10%的一级学科数16(个)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个)

  13.

  (个)

  新增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重点2研究基地(个)

  国内外一类期刊发表论文增长科

  学

  研

  究

  科研经费增长率(%)

  获省级以上(人文)社科成果奖每届平均递增2项

  数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个)

  220050率(%)

  国家级科研项目增长率(%)

  514.

  专任教师(人)

  950其中:引进“润泽学者”(人)

  3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

  师

  资

  队

  伍

  领军人才总数(人)

  工程)

  xx省“特聘教授”总数(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人)

  国家级团队(个)

  3-51-31-26030(累计半年以上境外具有海外留学研修经历(%)

  学习、进修)

  5-10(入选国家级人才

  15.

  短期来访(含港澳台)(人次)

  800公派留学人员(人)

  对

  参加国际(境外)会议(人)

  外

  交

  流

  5年境外科研合作经费总数(万100—300元)

  出国留学、交流学生人数占学生总人数(%)

  社

  会

  服

  中高端教育培训(人次)

  校外:就业与实习基地(个)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个)

  5(海外学习、实习1个月以上)40000200201501516.

  务

  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5万元以150上)(项)

  各级各类机构采纳研究报告(累150计份数)

  其中: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项)

  15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省级2-3智库(个)

  特

  色

  办

  学

  入职政府审计机构毕业生(名)

  400政府审计领域国家级人才工程2-3总数(人)

  政府审计领域国家级重点实验11.

  室或工程中心(个)

  审计博士点(个)

  政府审计品牌课程(门)

  政府审计品牌教材(本)

  政府审计品牌培训教师(名)

  服务政府审计的国家级智库1(个)

  其

  他

  情

  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

  200,000图书馆纸质图书总量(万册)

  图书馆电子图书总量(万册)

  200400120-3020-3050-81.

  况

  固定资产总值(亿元)

  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亿202元)

  1三、主要工作

  (一)推动国民教育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探索审计教育新模式

  工作思路:探索国民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发展、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办学模式。与审计干部教育学院共同创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开展职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推进与审计干部教育学院课程、师资的共建共享。

  工作任务:

  ——与审计干部教育学院加强沟通,建立由双方主要责任人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每个月召开一次)或不定期召开。

  ——与审计干部教育学院牵头完成“审计职业教育与国民教育融合发展对策研究”课题,探索职业教育与国民教育的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的办学模式和具体措施。

  ——在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审计科研所,中国审计学会等支持下,牵头组织研究审计人才必备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基本素质,以此作为审计国民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导向。有针对性强化学生政府审计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引导并输送更多学生进入政府审计机关工作。

  ——与审计干部教育学院共建共享师资,建设一支60-80人规模的优秀培训团队。争取审计署将专业人才的评选范围覆盖到学校。聘请审计系统专业人才担任研究生实务导师,开设审计专业相关

  2.

  理论实务课程、讲座,指导论文写作,参加审计专业科研团队等多种形式,充实师资队伍。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教师与一线审计人员的双向挂职。

  ——与审计干部教育学院共建共享课程,共同开发60-80门精品培训课程。开发慕课等在线课程。在学校已有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高级财务会计》、《内部审计学》等慕课基础上,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发一批《中外审计史》、《审计文化》、《审计哲学》、《审计心理学》等审计基础类、通识类精品慕课、微课等课程。组织审计系统业务骨干开设系列“审计人微课”。

  ——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与审计署干部培训中心、地方审计机关等,共建政府审计案例库,加大力度推广案例教学方法,提高审计实践课程的比例、类型和强度,打造审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平台。

  ——开展职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融入教风、学风、班风,融入审计人员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与审计干部教育学院共同创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二)构建大审计学科群,着力建设一流审计学科

  工作思路:抓住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机遇,构建大审计学科群,突出审计学科的核心和特色地位,巩固和发挥经济学、管理学的主体地位和学科优势,加大法学、工学建设

  21.

  力度,发挥理学、文学的基础性功能,大力促进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加强学科开放竞争合作,增强学科可持续发展能力。

  工作任务:

  ——到“十四五”末,1个一级学科排名达到国内前10%。经过5-10年的努力,力争使“审计学”入选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1个学科入选ESI全球前1%的学科排名。

  ——争取审计署支持,牵头组织论证审计学为一级学科,并争取列入国家“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的一级学科。

  ——争取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申请审计学、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创设审计博士专业学位。新增侧重于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公共管理、法学、政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达到9个。

  ——按照“审计引领、多科交融、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审计学科的核心和引领作用,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鼓励和支持其他学科在各自领域实现突破,并主动全面融入大审计学科群,构建以“国家审计”为核心,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等交叉融合、集成共生、竞相发展的审计学科群。

  ——加强政府审计学院建设,作为最优先发展的学院,以研究生培养为主体,强调政府审计研究和服务。围绕国家审计需要,配置政治学、法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

  22.

  境科学等一系列学科,进一步整合国家审计的研究力量,解决国家审计实践中的理论问题,带动相关学科发展。

  ——适应审计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加强工学学科建设,扶持软件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发展,形成计算机审计、工程审计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提升省级重点实验室“公共工程审计”、“审计信息工程”建设水平,为审计学科建构和打造学科高峰提供多学科支撑和高水平技术平台。

  ——参加教育部开展的一级学科评估。以优良成绩完成省级优势学科“现代审计科学”、“应用经济学”等项目建设任务。

  ——完善一级学科建设责任机制。多单位建设的一级学科,需明确主建单位和参建单位。针对学院学科划分过细的弊端,深入探索推进跨学院学科交叉融合建设的体制机制。

  (三)培养与引进领军人才和团队,大幅提升人才层次

  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学问至上、培育名师”工作方针,以领军人才、中青年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统筹处理好五对关系(目前急需与长远发展、为我所有与为我所用、骨干人才培养与整体队伍素质提高、师德建设与业务能力培养、激励机制建设与约束机制建设),实现三个转变(人才引进从注重“量”的扩大转向注重“质”的提升、队伍建设从注重业务研修转向注重全面发展、人才使用从注重为我所有转向为我所有和为我所用相结合),实行教师分类管理,激发队伍创新力,增强队伍凝聚力,促进队伍全面、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23.

  工作任务:

  ——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贯彻学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加强师德教育,加强学术规范的管理,重视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和师德素质,进一步落实“三关”教育活动,落实书院导师制。实施“思政教师提升计划”,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师资队伍、专职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国家审计高端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在审计署支持下,引进与审计相关、入选国家人才工程(国家“千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百千万工程”、教育部“长江学者”等)教师5名左右,培养与审计相关、入选国家青年人才工程(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等)教师5名左右。

  ——实施“高峰高原学科创新型人才计划”。着力打造审计学高峰学科人才队伍,重点打造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法学等一批高原学科人才队伍。逐步建立助教制度,有效减少教师,特别是学术领军人才的日常事务。

  ——实施“审计智库人才计划”。以优势学科“现代审计科学”为依托,以“政府审计学院”为载体,打造一支国家审计研究和决策咨询人才队伍。

  ——稳步实施“511人才工程”。培养造就50名左右科研攻关骨干教师(润泽学者)、100名左右教学(含审计干部培训、实验

  24.

  实践实训、全英文授课)骨干教师、100名左右管理(含教辅、辅导员、总务)骨干人员。

  ——实施“青年教师全面发展计划”。鼓励教师定方向、进学科、进团队、进平台、进社会。通过系统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海外访学、挂职锻炼等多种项目和方式,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后备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

  ——实施“优秀团队建设计划”。每个学科、专业建立三类团队:按照学科方向建立科技创新团队,按照本科专业建立专业团队,按照课程群建立教学团队。试行PI(PrincipalInvestigator,带头人负责)制,强化团队负责人职责,出台有利于团队建设的支持政策,改进团队激励和考核机制。分类建设学科团队,经、管、法、工等主体学科形成以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为领军人物的人才高地;文、理等学科形成以省级人才工程人选为带头人的人才梯队;政治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着力引进与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骨干人才。遴选和培养一批教学名师,并以名师引领,推进各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做好冲击新一轮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的准备工作。加大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和系主任培养,切实发挥系、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的基础性作用。

  ——实施“多轨制引进与聘用计划”,使师生比保持科学、合理的比例。通过“特聘轨”,重点引进和聘用境内外知名学者全职或半职(非入编)来校工作;通过“境外轨”方式,重点引进和聘用海外高水平学者全职(非入编)来校工作;通过“常聘轨”方式,重点引进和聘用境内外高水平博士、特殊专业技能人员全职(非入编)来

  25.

  校工作;通过“产业轨”方式,聘请实务界业务骨干来校讲学、指导研究生、合作研究;通过“事业编”方式,保证学校的基本师资队伍。

  ——统筹各支队伍建设。适时推动职员轮岗制度,加强研究型管理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既懂教育规律、又掌握现代管理技能的精干、高效、专业的管理队伍;进一步加强教辅队伍和总务队伍的建设,重点解决关键技术岗位的人员紧缺矛盾,积极探索适用不同类型教辅人员、后勤人员的灵活多样的聘用管理模式。

  (四)确保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成绩优异,持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工作思路:以创办一流本科教育为目标,以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为导向,逐步完善学院书院协同、教务学务总务联动的育人机制,健全学院教育方案与书院教育方案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系统提升人才培养举措与培养目标的吻合度。以促进学生“学”为目标,全面提高教师“教”、“辅”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工作任务:

  ——以优异成绩通过2017年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进一步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把握德育的规律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进一步发挥书院的教育功能,弘扬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具有优秀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26.

  ——建设“经济与金融研究院”等机构,构建高层次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扩大ACCA、USCPA、CMA、CFA、中澳班、IAEP等国际教育的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制订实施审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引领,将关联专业纳入到3个品牌专业的建设体系中,并在校内按照省品牌专业的建设标准培育一批品牌专业建设点。按照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办好PPE(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专业或以经济学专业为载体建设PPE专业方向。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国内外著名企业共建应用型专业。

  ——增加课程资源总量,打造“润泽大讲堂”,加强书院通识教育体系建设。探索建设学术性课程体系、通识课程体系、实验实践性课程体系、在线课程体系。冲击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强化实践育人体系。构建和完善实验教学、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教育等多方面相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按照国家级标准建设实验示范中心和实习基地。

  ——建设同类高校具有引领性的书院。推进制订和实施“深化书院制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学院与书院的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

  2.

  导师聘任、考核与约束机制,培养一支教学科研水平高、热爱学生、甘于奉献的专兼职导师队伍;进一步促进辅导员能力提升,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具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建立与完善书院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探索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升书院学生管理水平及效率;探索书院特色通识教育项目建设,促进书院通识教育与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探索建立个性化校友服务体系,培育具有特色的校友文化,多方面、多渠道争取校友支持,助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强化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职能,实现教师在职培训的常态化、体系化,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改革教学测评办法,实行校院两级考核模式。优化现有的教师测评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毕业生流向追踪和雇主调查分析制度,形成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品质的良性反馈机制。

  ——推动和完善完全学分制、主辅修制、小学期制等教学制度。最大限度地用好用活转专业政策;合理降低本专业学分占总毕业学分的比重,推动学生跨领域学习,及综合素质培养;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规范;建设动态的毕业实习考评与管控系统;启动毕业论文(设计)的改革工作;继续推进考试改革;进行学分绩点改革试点工作;试点毕业会考制度;合理提高学生淘汰率。

  ——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为核心,完善研究生培

  2.

  养质量保障体系。争取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实现本硕连读,并在政府审计学院试点。

  (五)建设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基地,创建国家审计智库

  工作思路:加强对国家战略布局、公共政策、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审计自身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力争推出一批有用、管用、好用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在国家审计理论研究上实现新突破,不断丰富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形成审计研究的“南审学派”,打造审计智库。

  工作任务:

  ——建成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基地。组织开展审计理念和审计性质、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审计体制、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职业化、政策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审计、审计大数据技术分析、县域审计、村居审计、审计整改、审计思想、审计史和审计文化等问题的研究,构建审计研究体系,全面达到并保持领先水平。

  ——创建国家审计智库。争取审计署的支持,加快“审计大数据”实验室(工程中心)建设,力争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对接审计理论与实务需求,与审计署主要业务司局合作,争取建成“现代审计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公共工程审计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审计信息国家级工程中心。创建审计科技研发、集成和服务一体化的中国审计科技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

  2.

  ——成立“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世界审计研究院”、“审计与预防腐败研究中心”、“县域审计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研究发布审计治理指数,包括区域政府审计治理指数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治理指数。

  ——与审计署科研所合作,在学校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分站)、流动站,开展探索性、开拓性、创新性的审计理论和实践研究。

  ——紧密结合国际学术前沿和行业、区域重大需求,进一步扩大学校既有研究领域的优势。

  ——全面提高国家级课题、横向课题的立项数、经费数,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率。积极通过科技部渠道,申报重大课题。

  ——修订科研考核奖励政策,侧重对审计科研进行引导,加大集体项目在部门考核中的权重,重点奖励国际一流期刊学术论文和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的研究成果。促进科研成果服务人才培养。

  ——《审计与经济研究》改为月刊,定位于审计与会计类专业刊,巩固在C刊中的地位,成为社科院核心期刊。《xx审计大学学报》定位于财经类专业刊,争取列入北大核心期刊。《中国审计评论》的影响因子和社会影响力有大幅度提高。《审计与经济研究》、《中国审计评论》设“国家审计”或“政府审计”专栏。《xx审计大学学报》开设“审计”专栏。

  ——全面推进与全国各地方审计厅局的战略合作协议落实,与地方审计机关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干部培训、案例开发、技术支持等方面深化合作。

  3.

  (六)力争通过国际商科认证,显著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工作思路:落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自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在固化现有国际化办学成果基础上,推进相关专业的国际标准认证,引进高等教育发达国家一流学科和专业,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学院”,进一步提升国际研究参与度,加快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构建国际政府审计的学术、教育和文化交流中心,成为中国审计的国际窗口。

  工作任务:

  ——积极开展国际商科教育的“三大认证”(美国国际商学院促进会,AACSB;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AMBA;欧洲管理教育发展基金会质量提升体系认证,EQUIS)工作,引入国际评价标准,参照国际通行范式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发展和创新。

  ——与世界名校合作,筹建“一带一路”多国多专业多学历层次的非独立学院。“十四五”末,在校生规模达到2000人。

  ——依托审计署平台,继续承办国(境)外最高审计机关人员培训、国际审计学术研讨会议,进一步将审计署国际会议资源转化为我校的科研资源、教学资源。

  ——在审计署支持下,继续聘请国外审计长、审计专家担任学校荣誉教授,并以此为契机,与所在国的一流大学开展政府审计研究。

  ——鼓励学者积极参与国际科研合作,提高其国际对话能力与竞争力。依托各类中外平台,聘请著名国外教授长期驻校工作。鼓励

  31.

  和支持教师在高水平的国际学术、行业组织任职,担任国际期刊编委,参加国际重要学术会议等,提高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

  ——着力面向海外引进领军人物和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不断提高教师中具有海外博士学位的比例,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增加外籍专业教师数量。

  ——建立中层管理干部国际化培训项目体系,通过海外项目培训和挂职锻炼等形式,从整体上拓宽管理队伍的国际视野,提升管理能力。

  ——加强学校英文网页的建设、全英文课程的系统开发(每个专业建设至少4门全英文精品课程)、相关硬件设施的建设等,扩大留学生比例。大力拓展境外交流途径,增加各类学生境外交流项目,鼓励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

  四、实施保障

  (一)组织领导

  1.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建高校发展模式。建立并完善共建联席会议制度,牵头单位为审计署,秘书处设在xx审计大学,加大力度贯彻落实“三部一省”共建协议,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充分利用共建平台,大力推动各个共建单位通力合作,突破发展的瓶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建发展模式。

  2.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

  32.

  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加强党委集体领导,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3.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和渗透力;切实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进一步健全反腐倡廉惩防体系。

  (二)内部治理

  1.完善治理结构。修定、落实《xx审计大学章程》;落实《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充分发挥学校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理顺学院(部)行政班子、党组织、教授委员会的相互关系及各自职责;完善学院(部)教授会制度,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中的作用;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建立并完善两级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教工团体、学生团体、关工委等组织和机构的能动作用。

  2.提升治理水平。试行非升即走(转)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术休假制度;加强对学院绩效考核,真正体现学院(部)办学的实体地位。支持学院对院内教学科研岗教师进行有最低教学工作量、最低教学科研工作总量考核要求的综合考核;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适时调

  33.

  整院(部)或部门的组织结构;适应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职能部门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转换工作方式,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宏观指导。切实提高跨部门工作协调性;积极推进民主管理,健全校务、院务公开制度,做好信息公开工作,主动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进一步提升依法治校水平,探索建立学校总法律顾问制。

  (三)公共服务体系

  1.优化校区功能。建成大学科技园;根据校园配套发展的需要,与相邻浦口区求雨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呼应,整合小南山地块,建设博物馆、艺术馆和档案馆建筑群和学生创业商业街区;做好小北山的开发利用,建设高端科学研究机构;做好沁园1、2、3号楼区域的规划设计,建设国学堂;结合学校山水校园的特点建设符合学校环境的特色景观建筑;进一步建设书院配套的公共空间。

  2.基本建成智慧校园。以人为本、服务为魂,以各种数据、应用和服务为载体,将管理、教学、科研等业务进行有机“融合”,建立一个全面的“精细化管理、协同化支撑、个性化服务”的信息化平台。

  3.提高文献资源的学科保障能力。分步骤完成学科分馆建设,加快研究型员工队伍的建设进程,不断完善数字图书馆建设。加大中国审计情报中心的建设力度,建设以审计文献为主题的特色文献数据库。

  4.建设现代化总务系统。按照后勤服务现代化的方向,从“自办后勤”为主向“管后勤”为主转变,推进质量总务、节约总务、科技总务、文化总务工程。充分发挥总务学院功能,加强对后勤人员的技

  34.

  能培训,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学校国有资产统一归口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公共用房使用效益评估机制。

  5.创建xx省平安校园示范高校。着力构建数字化平安校园,推进“数字化平安校园”工程建设,切实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健全校园治安防控体系,重视消防管理和校园交通管理,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通过xx省平安校园示范高校的验收。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着力从源头上预防信访问题的发生。

  6.保障教师福祉。通过共建中小学和幼儿园等方式,为教职工子女教育提供便利;完善教师定期体检制度,提高学校医疗防治水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能力;提倡全民健身活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深化校内津贴分配制度改革,保证学校事业发展的同时,逐步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和工作生活幸福指数。

  (四)文化建设

  1.加强审计文化研究与传播。与审计署审计科研所、审计博物馆共建审计文化与教育博物馆(研究院)、“数字审计博物馆”,扩大规模,丰富馆藏,增加服务,提高知名度,建成审计署审计文化研究基地;建立中国审计史研究团队,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史、红色审计史、中国古代与近现代审计史,讲好中国审计故事,宣传中国审计人物,传播中国审计文化;继续做好“审计长奖学金”评选工作,建成审计英才励学品牌。在审计署和审计长支持下,适时设立“审计长留学金”;继续做好《审视·问道》节目,建成审计高端访谈名片。

  35.

  2.弘扬南审文化。在制度设计、干部选任、绩效分配、宣传表彰等各个方面凸显“温暖、力量、卓越”的南审文化精髓;淡化行政文化,强化学术文化。在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全方位融入“忠诚、责任、激情,崇高、奉献、担当”创业精神;进一步规范“xx审计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及其应用,加强学校无形资产的管理,提升学校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编制并不断完善《xx审计大学教师发展指南》、《xx审计大学学生发展指南》,总结、巩固、弘扬学校的办学经验。加强对教师,特别是新引进学者和青年学者对南审文化认同感的培养;进一步整合开发和广泛利用档案、校史等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弘扬南审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3.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以提升学校影响力为重点,进一步创新对外宣传工作,积极构建大外宣格局。做好对内凝聚人心工作,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责任感和对事业发展目标的认同感。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关注学生成长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营造多层次的校园网络文化,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继续组织好高雅艺术进校园等高水平演出活动,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培养学生运动习惯,弘扬体育文化。

  (五)财务保障

  1.增强筹资能力。依托“三部一省”共建南审的体制优势,积极争取中央与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拓展专业学位教育、高端培训,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与教育服务的同时,为学校增加教育事

  36.

  业回报。规范利用学校资产,通过市场运作等方式,开拓收入来源。大力推进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形成重要的收入增长点。进一步发挥教育发展基金会功能,以校友会为纽带争取广大校友对学校的捐赠,并在校友的支持下利用好社会资源。

  2.增强财务运营能力。探索建立校院(部)两级承担学校运行增长费用的机制,发挥院(部)在理财方面的积极作用;强化资金管理,加强校内各部门的联动,尤其是创新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模式,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大力推进财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我校财务管理与控制制度体系,推进依法治校;根据国家颁布的新预算法,及时修订我校的预算管理办法,同时全面执行科研经费和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提升财务信息化水平,全面融入智慧校园。

  (六)规划实施和评估

  1.建立实施机制。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学校规划部门负责《规划纲要》的实施和协调,各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在实际工作中落细、落小、落实《规划纲要》中的相关任务。要把《规划纲要》与专项规划、年度计划紧密结合起来,远近结合,形成合力,使《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切实得到贯彻落实。学校各院(部)要从实际出发,贯彻好《规划纲要》的精神,抓紧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的“十四五”规划,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全面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2.完善监测和评估制度。《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指标要纳入学校各单位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规划纲要》实施一段时间后,3.

  要围绕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措施,组织开展实施评估,全面分析检查实施效果及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当校内外形势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因其他重要原因使学校实际运行严重偏离规划提出的目标时,学校要及时提出调整方案,并通过民主程序审议批准实施。

  3.加强宣传。学校要面向广大师生员工,广泛宣传《规划纲要》,在全校上下形成关心和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氛围;要统一全校上下的思想认识,协调校内各方面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共同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整体合力。

  (七)、切实提高学校“十四五”规划的编制水平。

  “十四五”规划要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和科学性。战略性指要认真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深入理解《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规划的新要求,将学校“十四五”规划放在国家大局、战略全局中考虑,坚定国家对高等教育一如既往高度关注和支持的信心。全局性指以系统性思维主动融入国家高等教育规划体系并构建学校完整的“两级两类”规划体系,分级分责、但不分散管理。前瞻性指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学习传承学校以往规划“跳起摸高”的经验,确定的目标任务要能够“跳起来、摘得着”。科学性指在充分调研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设定更宏观长远的定位和更科学合理的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任务指标体系,既体现指标的严肃性权威性、有约束力和考核要求,又具备实施可行性。群策群力,多方参与;党政同责,密切配合;周密部署,压实责任;规划引领,推动工作。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汇众智、3.

  聚众力,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用更加科学、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规划编制工作,助力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全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坚持创新第一动力,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推动“双一流”建设提质增速,构筑发展新优势;把人才作为兴校强校之本,打造引智育才新高地;担当国家使命、推进高水平开放,服务新发展格局;深化医教研协同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学院;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建设一流校园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保障体系;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

  39

推荐访问:党建工作十四五规划方案 党建工作 规划 方案